协会动态公告:
银监会副主席:以改革创新推动银行业持续发展
作者:来源: 中国金融杂志发布时间:2012-09-17点击数:

上世纪最后10年,中国政府对金融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治理整顿规范,加强了金融法制和监管,金融秩序和金融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中国银行业成功地应对了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进入本世纪第一个10年,中国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抓住有利时机对几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实施了重大改革,通过改制、重组、上市和引进战略投资者,在充实资本金,改善资产质量的同时,提高了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和风险管控能力;同时制定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修订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成立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专司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职能,银行业监管的专业化、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中国银行业成功应对了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现在我们已进入了新世纪(11.30,-0.26,-2.25%)的第二个10年,这又将是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全球的经济金融体系、金融竞争格局及金融生态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也面临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以及人口老龄化和“中等收入陷阱”等严峻挑战。对未来10年的中国银行业来讲,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未雨绸缪,坚持改革创新,科学发展,才能实现持续稳定繁荣,并支持中国经济实现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经营环境变化带来新的挑战

  未来10年,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将同时来自于国际和国内、外部与自身两个方面。

  从国际方面来看,挑战主要来源于三个领域。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及欧洲债务危机可能持续蔓延,其影响不会很快消失。世界主要经济体及全球经济的增长速度不可能很快达到危机前的水平,来自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进口需求不会很快恢复。在这一过程中,世界经济会呈现出很大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和不平衡性。为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主要国家政府及中央银行可能会持续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与赤字财政政策,由此可能会增加物价、汇率及市场的波动,同时经济和金融的保护主义可能会有所增强,由此可能会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金融增长与稳定带来风险。

  二是在当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中,尽管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遭受重创,去杠杆化过程对金融业的扩张速度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产生很大影响,甚至金融机构的数量与复杂程度可能会下降,但金融业在这些国家的重要地位不会降低,金融对创新和经济增长的杠杆作用不会削弱。危机后,西方发达国家金融业的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仍不可忽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收缩、调整和恢复后,很快就会进入新一轮的金融创新和全球扩张期,从而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业形成新的竞争与挑战。

  三是新的国际金融监管标准将得到普遍实施,对银行的资本水平和资本质量,以及流动性的水平和质量等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社会认真总结和吸取危机的教训,启动了新一轮国际金融监管改革,进入了新一轮加强金融监管的周期,制定了国际统一的金融监管标准,包括资本与流动性标准等。这些改革和标准的实施,不仅对经济发达国家的银行业构成新的约束,同时也对发展中国家银行业的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形成较大挑战。

  从国内方面看,银行业面临的压力更多来自市场化进程的加速。一方面,随着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银行存放款利率的波动会扩大,利差可能会缩小,盈利可能下降。在我国银行机构仍然以存贷款为主要业务,同时在风险度量、定价和管控能力还有待加强的情况下,可能使银行机构面临的利率风险、市场风险增大,同时也可能使银行盈利的增长与稳定性面临更大压力。

  另一方面,随着人民币汇率的进一步市场化,人民币的国际化,以及资本账户的可自由兑换,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汇率风险、资本突然大量流出流入风险及流动性风险等都会进一步增大。我国银行机构在管理和规避外汇风险、交易风险、国别风险及资本流动性风险方面,会面临很大的压力。

  而且,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和直接融资的发展,银行机构之间、银行机构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以及银行机构与非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银行的经营成本、客户基础、资产负债结构及市场发展空间等,都将面临较大的挤压。

  历史机遇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当然,在未来10年,中国银行业也存在着很多发展机遇。从国际看,欧、美、日等主要西方发达国家受金融危机的拖累,以及受实施新的国际监管标准与持续去杠杆化的影响,其银行金融机构在国际市场的扩张可能会放缓,甚至可能出现收缩,从而为中国等新兴经济国家的银行业国际化进程提供了空间。

  从国内看,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传统产业调整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都将对金融服务业提出更大需求,为中国银行业的持续强劲发展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随着中国农村和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不断增加,对金融的供给与需求都会不断增加,从而为银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从银行业自身来看,经过过去30多年特别是过去1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银行业的公司治理能力、风险管控能力、抵御风险能力及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升。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所遵循的金融监管标准和市场竞争规则已与国际基本接轨。同时,国内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及对金融服务的巨大需求,为中国银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间和机遇。

  但同时也要看到,中国银行业近30年的发展,一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还没有经历过经济全周期的风险考验,中国银行业的业务发展模式、竞争模式、信贷模式、盈利模式等,都需要根据新情况进行转变和调整。其公司治理水平、战略管理水平及风险管控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管理复杂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方面,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金融创新能力、专业人才结构以及IT建设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总之,中国银行业的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水平还需要不断提升。

  以改革创新推动银行业持续发展

  未来10年,中国银行业必需坚持改革、开放和创新,坚持科学发展。改革和创新是中国银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是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市场化、国际化的要求,不断深化银行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弱化政府干预和过多的行政化管理,强化银行机构作为企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强化市场导向的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市场在信贷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鼓励结构优化、优胜劣汰,鼓励市场化的收购兼并、转让重组。银行机构要按照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要求,不断优化股东股权结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结构,不断完善决策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及管理人员聘用机制,以更好适应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

  二是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要求,银行机构要在加快转变自身发展方式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功能,创新产品,提高效率,改善服务,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支持产业结构的调整,支持科技创新,支持战略新兴产业,支持绿色经济,支持文化产业和服务业,支持小微企业和农业。

  三是适应我国经济金融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新要求和国际金融业调整的新格局,以及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去”的新形势,我国大型商业银行要进一步提高国际化水平,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和风险管控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境外资产和利润的比重,真正实现从大变强。中小商业银行要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发展定位,增强发展的活力,突出差异化、特色化、本地化的特点,在支持中小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是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和金融业竞争的不断加剧,银行业要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业务结构的调整。银行机构必需加快调整业务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调整客户定位、业务定位、产品定位和市场定位,不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与客户结构,强化自身的经营特色和竞争优势,并根据自身优势和细分市场,选择综合化经营或专业化经营的道路。银行机构要更加重视加强自己的核心业务,更加注重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五是适应新的国际银行监管标准的实施和银行监管的加强,银行机构必需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加强资本和流动性管理。要更加注重提高风险识别、风险度量和风险定价能力,提高逆周期管理和抗风险能力。要增强审慎意识、合规意识、风险意识、资本意识、安全意识、声誉意识;要更加关注资本的优化配置和使用,更加关注资产的质量和结构,更加关注市场信誉和社会声誉。要在合规与创新、激励与约束、盈利与安全之间建立良好的平衡。

  六是适应市场化、国际化的要求和激烈的竞争形势,银行机构必需更加重视金融创新和金融人才。银行要在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中生存和取得竞争优势,关键是要有清晰的发展战略、良好的经营管理机制、优秀的人才队伍和适应市场需求的金融创新。银行机构必需非常注重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流程创新、业务创新、工具创新及产品创新。因此,必需更加注重吸引和培养创新型的高端专业人才,以及国际型、管理型的金融综合性人才。

  七是适应市场竞争、金融创新和风险管理的要求,银行业机构要更加重视信息系统和IT的建设。先进的信息系统和IT支持将成为银行管理决策、金融创新和风险管控的重要支撑,成为银行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因此,银行机构要投入更多资金和人才来加强IT和信息系统的建设,不断提升其先进性、可靠性及安全性,有效防范威胁银行声誉与安全的重大操作风险,为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和安全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网站登陆 |

Copyright © 2005-2015 江苏省银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省协会版权所有2012-1号 备案号:苏ICP备05075282号

地址:南京市中山南路368号亚东名座8楼(培训部电话:83193282) 再投诉中心电话: